序号
|
作者
|
成果(论著)名称
|
类别
|
等级
|
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或鉴定、专利、获奖情况
|
发表年月
|
1
|
陈 延
|
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对郁达夫早期创作的影响
|
论文
|
四类
|
华侨大学学报
|
2004.6
|
2
|
陈道明
|
斯本内现象:口误、脑误与诙谐幽默
|
论文
|
二类
|
华中师范大学学报
|
2005.2
|
3
|
陈道明
|
当代隐喻理论若干问题探讨
|
论文
|
四类
|
外语与外语教学
|
2004.8
|
4
|
陈道明
|
“委婉”不一定是“语”---试论非言语隐喻与非言语委婉
|
论文
|
四类
|
外语教学
|
2005.3
|
5
|
陈道明
|
“过去”与“未来”何者在前?
|
论文
|
五类
|
外国语言文学
|
2004.6
|
6
|
陈海蛟
|
辨析的毕尔斯---安布鲁斯?毕尔斯生平及其作品简介
|
论文
|
五类
|
齐齐哈尔大学学报
|
2004.6
|
7
|
陈恒汉
|
A Refletion on College Spoken English Strategies
|
论文
|
三类
|
Jourral of Culture & International Languages
|
2004.6
|
8
|
陈恒汉
|
辅亚华裔留学生的双语能力培养
|
论文
|
四类
|
华侨大学华文教育会议
|
2004.12
|
9
|
陈恒汉
|
谈高校侨生英语教学的国际衔接
|
论文
|
五类
|
辽宁大学学报(增刊)
|
2004.10
|
10
|
陈恒汉
|
浅析语言培训英语课的“因材施教”
|
论文
|
五类
|
湖南文理学院学报
|
2004.12
|
11
|
陈恒汉
|
英国语言测试的运作机制及其启示
|
论文
|
五类
|
西北民族大学学报(增刊)
|
2004.12
|
12
|
陈恒汉
|
基于多媒体的英语课堂互动体系
|
论文
|
五类
|
大众科技
|
2005.2
|
13
|
陈恒汉
|
论网络环境下商务英语的拓展学习模式
|
论文
|
五类
|
沿海企业与科技
|
2005.3
|
14
|
陈秀兰
|
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科学性的探讨
|
论文
|
五类
|
江西农业大学学报
|
2004.12
|
15
|
陈秀兰
|
过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内容教学中的应用
|
论文
|
五类
|
高教论坛
|
2005.2
|
16
|
陈一平
|
中国における持続可能発展と日本の役割
|
论文
|
五类
|
調査と研究
|
2005.3
|
17
|
陈瑜明
|
劳伦斯笔下的悲剧性人物保罗
|
论文
|
五类
|
莆田学院学报
|
2004.12
|
18
|
杜志卿
|
《秀拉》:一种神话原型的解读
|
论文
|
二类
|
人大复印资料
|
2004.7
|
19
|
杜志卿
|
《秀拉》的后现代叙事特征操析
|
论文
|
二类
|
外国文学
|
2004.9
|
20
|
杜志卿
|
国内托妮?莫里森作品的译介述评
|
论文
|
二类
|
中国翻译
|
2005.3
|
21
|
杜志卿
|
新的起点:《秀拉》的人物形象及叙事艺术简论
|
论文
|
四类
|
华大学报
|
2004.9
|
22
|
郭 莉
|
试析日语“咸”“辣”同词现象
|
论文
|
五类
|
日语知识
|
2005.5
|
23
|
郭惠珍
|
现代与传统---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题材差异解析
|
论文
|
四类
|
华大学报
|
2004年第四期
|
24
|
黄娟娟
|
无言笔耕数十载甘做科普搭桥人---记科普翻译家吴伯泽
|
论文
|
五类
|
福建翻译家研究
|
2004.12
|
25
|
黄庆法
|
福州车文学堂述论
|
论文
|
二类
|
人大复印-中国近代史
|
2004.8
|
26
|
黄庆法
|
福州车文学堂述论
|
论文
|
四类
|
华大学报(哲学版)
|
2004.2
|
27
|
黄文溥
|
《シツヅケルの意味分析》
|
论文
|
三类
|
《世界の日本語教育》
|
2004.9
|
28
|
黄文溥
|
《日本マエカラ复句的用法》
|
论文
|
四类
|
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》
|
2004.7
|
29
|
黄文溥
|
《第二语言教学语法当议》
|
论文
|
五类
|
《外国语文学(增刊)》
|
2004.8
|
30
|
黄文溥
|
《两种日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差异》
|
论文
|
五类
|
《江西行政学院学报(增刊)》
|
2004.6
|
31
|
黄小萍
|
冠词的翻译
|
论文
|
五类
|
广西师大学报
|
2004年第二期
|
32
|
黄小萍
|
记单词的怪招
|
论文
|
五类
|
英语知识
|
2004年第七期
|
33
|
蒋 亮
|
试析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
|
论文
|
五类
|
中山大学学报论丛
|
2004.1
|
34
|
黎 林
|
一首哀婉动人的抒情诗---试析《玻璃动物园》的试化艺术
|
论文
|
四类
|
华侨大学学报(哲学版)
|
2004.6
|
35
|
黎 林
|
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阅读策略调查
|
论文
|
五类
|
华侨高等教育研究
|
2004.11
|
36
|
李国南
|
英语动词过去时的隐喻认知模式
|
论文
|
一类
|
外语教学与研究
|
2004.1
|
37
|
李国南
|
科技语言中的隐喻
|
论文
|
四类
|
中国科技翻译
|
2003.11
|
38
|
李国南
|
精微之处见功夫
|
论文
|
四类
|
外语与外语教学
|
2003.9
|
39
|
李国南
|
汉语数量夸张的英译研究
|
论文
|
五类
|
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
|
2004.3
|
40
|
李国南
|
英语观照下的汉语数量夸张研究
|
论文
|
四类
|
外语与外语教学
|
2004.11
|
41
|
刘碧秋
|
澳大利亚校园生活
|
论文
|
五类
|
英语知识
|
2005年第二期
|
42
|
万迪梅
|
论文《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控制》
|
成果
|
二等奖
|
外教社福建省中青年教师大学英语教学科研评比:二等奖
|
2005.4
|
43
|
万迪梅
|
《到灯塔去》隐喻的女性主义解读
|
论文
|
四类
|
华侨大学学报(哲学版)
|
2004年第四期
|
44
|
王铁钧
|
从音释法和转释法
|
论文
|
二类
|
中国翻译
|
2004.10
|
45
|
王铁钧
|
政治博弈中的利益选择
|
论文
|
二类
|
华中师范大学学报
|
2004.12
|
46
|
王铁钧
|
王仁献书说辨疑
|
论文
|
五类
|
江西师范大学学报
|
2005.5
|
47
|
王铁钧
|
中日关系史论
|
著作
|
|
中国文史出版社
|
2005.5
|
48
|
王雪瑜
|
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
|
论文
|
五类
|
大学英语(学术版)
|
2004.12
|
49
|
魏丽华
|
论英语日常用语中的科技术语
|
论文
|
五类
|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
|
2004.8
|
50
|
杨雪丹
|
日本語の曖昧表現
|
论文
|
五类
|
日本語教育と異文化理解
|
2005.3
|
51
|
姚文清
|
日本人的教学观
|
论文
|
五类
|
日语知识
|
2005.1
|
52
|
叶绿青
|
设计一个弹性课堂学习环境---让学生上一堂英语课
|
成果
|
三等奖
|
外教社福建省中青年教师大学英语教学科研评比:三等奖
|
2005.4
|
53
|
曾珠璇
|
沟通中西文化的杰出代表---辜鸿铭
|
论文
|
五类
|
福建翻译家研究
|
2005.1
|
54
|
曾珠璇
|
不是“翻译家”的翻译家
|
论文
|
五类
|
福建翻译家研究
|
2005.1
|
55
|
曾珠璇
|
实践和理论并重 笔耕和探索不辍
|
论文
|
五类
|
|
2005.1
|
56
|
赵新城
|
影响中国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语言学因素
|
论文
|
五类
|
合肥工大学报(哲学版)
|
2004.10
|